您现在的位置: 黄豆_黄豆种类_黄豆食品 >> 黄豆价格 >> 正文

首届青柠杯全国征文大赛027香香

  • 来源:不详
  • 时间:2023-4-11 14:10:01
白癜风能否彻底治愈 http://m.39.net/pf/a_4581461.html

香香的黄豆

韩国强(河南)

“十一”假期,我带上孩子老婆驱车赶往乡下的老家。我们县是闻名全国的花生大县,一望无际的原野里种植的都是花生。眼下正是花生收获的季节,路两旁机器轰鸣,人潮涌动,到处是一派忙碌的秋收景象。我似乎不太留意这些,极目远方去寻觅别样的东西,脑海里总是浮现美好的过往。

“爸,你看,那不是您常说的大豆吗?黄澄澄的真好看!”儿子惊奇地说。其实,我也早早地看到了,映入眼帘的正是一片即将收割的黄豆地。也许是秋风秋雨浸润的缘故吧,大豆叶子有金黄色的,有黄绿色相间的,还有墨绿色的……可谓是色彩斑斓了。我却看到的是叶子掩映下的籽粒盈满的金黄的豆角,像一把把金色的小镰刀在风中摇曳,我仿佛隐隐约约地听见了沙沙的角铃。俗话说“芝麻炸菽豆摇铃”,我知道又到了秋收时节了。我是农村长大的,对花生高粱玉米红薯大小米等味道一往情深,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黄豆。

记得在我五六岁还没入学的时候,正是大集体挣工分分粮吃饭的时代,母亲总是带着我下地干活。也是在秋收的季节,有一天天晴得很好,母亲和一群女伴们在比赛割豆子,割到大半晌了,队长喊着“都歇歇吧,咱烧毛豆吃!”话音一落,母亲她们就边擦汗边去抱一堆刚割下的豆棵,几个人又手忙脚乱地抓起地上的干豆叶,在地头上就点燃起来。不大一会儿,浓烟里就噼噼啪啪地响起来,散发着一股香气。烟消火灭了,母亲脱掉外褂,对着青灰轻轻地扇动,一个个金黄色的焦豆全露出来。也许是累了饿了吧,大家都蹲下来,争着去捻一粒粒豆粒,大部分人是捻一个往嘴里撂一个,咬得咯嘣乱响,而我的母亲却舍不得吃,她把豆粒装到了兜里。等大家都把豆粒捻完也吃完的时候,母亲却走到地头,把我从正在玩耍的小孩群里拉出来说,“三儿,来尝尝鲜儿吧,香着哩。”说着从兜里掏出一把带着体温的金黄的焦豆,随手往我嘴里放一颗。我咯嘣一下,顿时满嘴清香,长这么大了我才第一次知道烧毛豆怎么这样的好吃!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尝到的焦黄豆的味道。

童年时候的我,体质比较孱弱,挑食又比较严重,家里兄弟姊妹多,经济条件很差。除了春节,是很少见到鱼肉荤腥的,况且我不喜欢也很难吃到肉类的食品。久而久之营养不良,十多岁的我就像一根不施添加剂的黄豆芽一样,瘦长瘦长的,走路歪歪晃晃的,似乎一风就能吹倒。

记得那时候的上午第四节课老是数学课,做数学作业的时候我老是头疼。当时又没有什么奶粉之类的补品,即使有,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呀!母亲对我的身体格外担心。大字不识几个的母亲不知听谁说大豆里面有很多营养成分,所以记忆中的许多饮食都和大豆息息相关了。哪怕家里经济再拮据,秋收后,我们家的大豆都会剩下两袋,用母亲的话来说是给我补充营养的。

过年的时候,母亲早早地把黄豆从大缸里搲出来,趁劳作的间隙,今天几把,明天几把,把烂的坏的豆子捡去,准备磨年豆腐。

小学时候,腊月二十三似乎是约定俗成的放寒假的日子,不用说我每次都会得奖状得奖品,这天也是母亲最开心的日子。用她的话说,俺家娃儿得了奖状得给他补补脑子,因此记忆中母亲选择那天下午磨豆腐。我跟在母亲后面像一只欢快的云雀,叽叽喳喳地蹦来蹦去。看母亲忙来忙去地推磨、吊单、挑水、烧火……看到乳白色的豆汁在大锅里翻滚的时候,母亲给我盛一碗酽酽的豆汁,顺便丢进一把红糖,我头也不抬,一口气喝完,连头上都冒着热气,依偎在母亲身边。等到磨豆腐师傅把卤水点过,静置一段时间后,母亲会拿一个小盆舀出来一小盆,均匀地添在四只碗中,浇上辣椒油,芝麻盐,我们称之为喝豆腐脑。当然了,这和今天的豆腐脑是有很大区别的,那豆腐脑是豆腐的半成品,不施用任何添加剂和香精,那味道唇齿留香。今天喝一碗豆腐脑似乎稀松平常,那时候我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豆腐脑了,等我长大挣钱了天天喝豆腐脑。晚上我们照样每人一碗热豆腐,吃得酣畅淋漓,母亲在一旁看着我们姐弟四个吃得起劲,还发出哧溜哧溜的声响,她微笑着,给我们擦擦粘在脸上的豆汁儿,嗔怪着笑道“慢点吃,锅里还多着哩,看一个个都吃成了花猫脸……”

不用说,一个春节下来,我家的豆腐宴(母亲会用豆腐制很多美食:白炖粉条白菜豆腐,红烧豆腐,油炸豆腐丸子,油炸豆腐疙瘩……)把我们姐弟几个养得白白胖胖的。

每年的二月二早上,母亲都会炒上一小锅咸香的黄豆,给我们讲着“二月二龙抬头”的故事,以及二月二炒黄豆的渊源,老天爷说金豆开花龙才能抬头等等,黄豆炸裂不就是金豆开花吗?所以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。似乎我还记得母亲说大豆在《三字经》中叫“菽”,“稻粱菽,麦黍稷。此六谷,人所食……”到学校我吃着炒黄豆,还自豪地向小伙伴们炫耀似的反复背诵这几句话,并且从内心溢出母爱的温暖。

常言说得好“年好过,春难熬”。漫长的春天里食物是匮乏的,一天三顿吃红薯,那岁月真是“红薯汤,红薯馍,离了红薯不能活。”说实话,一顿两顿还好,顿顿如此,看见红薯我都想吐,至今我都不喜欢吃红薯。那时母亲总能在忙碌的间隙里,像变戏法似的,弄来干白菜叶、干萝卜叶,还有半干的小萝卜、再配上刺刺芽棵儿、毛妞菜、白蒿,面条棵、野胡萝卜缨,甚至河里的水草捞上一筐又一筐……,磨一小盆豆沫,熬一大锅懒豆腐。那懒豆腐泛着腥味和青气还有泥土味儿,并不好吃,不过因为时不时地能吃到一粒黄豆而得到一腔欢喜。就这样或炒或调可以吃好几天,比单一地吃红薯好多了。

母亲总能给单调的饮食弄些新花样。也就是这不起眼的“懒豆腐”把我们姐弟几个菜青色的脸才养得有些许红晕。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就煮一锅黄豆,既当菜又当饭,我们抵挡了不少饥饿的浸淫。

夏天,母亲会用黄豆做酱。母亲做酱与别家是不一样的:还没到“初伏”时候,母亲就把一大锅黄豆煮得烂乎乎的,拌上蒸好的面,用柿叶、麻叶,还有桐树叶包了一层又一层,用细棉线捆好,然后用一个大塑料薄膜包裹好,又用一个小棉被包起来,放进麦收后的麦秸垛里,长达二十多天,中途是不允许扒开来看的。一进空气就坏了,称为“烂酱”,是极其不吉利的,这也预示来年的日子如同一坛烂酱。所以捂酱的时候,母亲是绝对不让我们知道她放的地方的,以防孩子们的好奇心扒开来看,这也就是常说的好奇害死猫吧。

一直捂到伏天的时候,酱就差不多捂好了。母亲的把握度很好,扒酱的那天,一般都是艳阳高照。母亲虔诚地先祷告几句,像举行什么仪式似的扒酱,把准备好的花椒、花椒叶、干姜沫、八角、干辣椒、盐巴等调料,还有西瓜混合在一起,用手抄好后,用塑料薄膜和泥巴封口,把酱封在陶罐里,霎时就会酱香四溢。那种大罐子似乎叫瓮,肚子大敞口小,究竟是不是来俊臣让周兴请君入瓮那种“瓮”,我就不得而知了。

上高中时候,每逢星期天中午,母亲放上辣椒、鲜姜、大葱、大蒜、香菜等,熟上一大碗酱豆,然后装进罐头瓶里,母亲再三交代我,要学会和同学们一起分享。母亲做的酱豆好吃,又加上熟制时放好多香油,味道是比较诱人的,所以我带着计划吃一个星期的酱豆,差不多两天就被分而食之,一扫而光了。到下周时候,母亲会给我换个更大的瓶子,依然会被众多的学兄学弟们“蚕食鲸吞”。

前些天跟几个昔日要好的同学在一起吃饭,说到饭店里的调味酱不如母亲做得好,他们还一致夸赞母亲做的酱豆味道好,甚是怀念那种味道。

秋天,母亲不知道是听谁说的青豆的营养价值高,忍痛割掉青豆,煮毛豆给我们姐弟吃,说让我们增加了营养,好早点长大成材。

深秋的时候,母亲老早就把家里的一个兑窠窑(就是捣东西用的)刷洗得一尘不染。母亲把别人不要的小芥菜疙瘩,还有芥菜缨子、老香椿叶子清洗得干干净净,再配上鲜姜、霜打后别人不要的小辣椒,炒上一小盆黄豆、花生,在兑窑里一次又一次地捣碎,要花费很大的力气。密封到我家的大坛子里,过一段时间,吃的时候放上葱花、香菜末、滴上香油拌一小盆,我们姐弟几个照样吃得酣畅淋漓。别家的孩子眼馋的时候,母亲就会笑着给他们舀上一勺子,我家门前的房台上就会传来童稚的笑声。至今我还怀念那种味道,可惜老家再也没有人种芥菜,母亲也老得拿不动兑臼了(就是用来捣烂的工具,很沉)。

冬天巧手的母亲更会用豆翻着花样做给我们吃,典型的有黄豆和玉米、麦子、红薯干等炒熟,磨了炒面和在红薯粥里,香甜香甜的。几十年过去了,那种保留在舌尖上的记忆和黄豆的味道仍然回味无穷。还有初三那年,每天晚上母亲给我熬的豆腐白菜汤,那味道如同昨日一样记忆犹新。

后来参加工作,母亲每年都会送来精心挑选的几十斤黄豆供我“饕餮”,说里面“养分”大着呢!我家孩儿爱写文章,就得多补补。这些黄豆,我或者打豆浆,或者水煮,总之是继承了母亲的优良传统。

今年中秋节前夕,由于单位太忙,我回去时晚了几天。母亲在电话中一再叮咛催促:摘的青豆放在冰箱里,早点回来,放久了就不新鲜了。

放下电话,我潸然泪下。母亲八十多岁了,常常丢三落四,唯有我的这一嗜好她牢记于心,每个孩子的生日她永远保留在记忆深处!母亲啊,多么希望时光的脚步慢一点,再慢一点……记忆中的您还是那么年轻,而我也没有长大,记忆中的烧毛豆、煮青豆、炒黄豆、黄豆酱、热豆腐还是那么香!

娘呀,我的白发亲娘!我多想再依偎在您的怀里,吃您亲手煮的青豆角、炒的焦黄豆、做的黄豆酱啊!

作者简介:韩国强,男,年10月生,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,正阳县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。供职于国企,热衷于公益。有多篇小说、散文发表在报刊杂志。出版有散文集《蹚过岁月的河流》。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mkwph.com/hdjg/16279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黄豆_黄豆种类_黄豆食品版权所有

    现在时间: